一、培养目标
面向新世纪,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数学及数学教育的需要的复合型数学人才。本专业分基础教育类(含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和创新提高类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共同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并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够胜任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
基础教育类(含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方向的学生,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专业发展潜质、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及管理工作者,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育教学合格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其中免费师范生方向是为四川盆地周边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数学教师。
创新提高类方向的学生,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数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基础教育类(含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方向的具体要求是: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接受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
2.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常用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课件制作、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了解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具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能适应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获得基本的数学教学技能及方法,同时具备数学及数学教育基本的研究能力。
4.针对免费师范生方向,熟悉四川盆地周边贫困山区数学教育的现状, 具备应对贫困山区教师紧缺的一般教学能力。
(二)创新提高类方向(陶行知创新实验班)具体要求是:
1.掌握基础数学中的分析、代数、几何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系统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2.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现状、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3.有较强的数学素养,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数学和数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初等数论、近世代数、复变函数论、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高等几何、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拓扑学等。
四、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语言、运筹学、计算机数值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课程。各科实验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学生利用实践周和寒暑假时间到中小学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听数学课16节,交见习日志;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不少于12周。学生在中小学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并进行有关数学教育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安排在第7、8学期,就自己的积累和兴趣,写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或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习题练习,在下列每门理论课程中设32学时(1学分)的习题课:
数学分析1、2、3、高等代数1、2、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论、微分几何、初等数论、高等几何、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论、拓扑学、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共计17门)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 课堂学时 | 实验学时 | 学分数 | 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702 | 32 | 38.5 | 25.6% | |
选修课 | 80 | - | 5 | |||
学科专业课程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637 | 24 | 39 | 51.2% | |
专业核心选必修课 | 672 | 32 | 42 | |||
特色创新选修课-模块1 | 192 | 64 | 6 | |||
特色创新选修课-模块2 | 256 | 64 | 6 | |||
专业方向课程 | 教师教育模块(1) | 必修课 | 246 | 74 | 20 | 15% |
选修课 | 281 | 55 | 5.5 | |||
创新提高模块(2) | 必修课 | 176 | 64 | 13 | 15.5% | |
选修课 | 534 | 116 | 13.5 | |||
实践教育环节(1) | 必修课 | 14 | 8.2% | |||
实践教育环节(2) | 必修课 | 13 | 7.7% | |||
合计 | 170 | 100% |
编辑:数学科学学院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学院党政办邮箱:SXYdzb@sicnu.edu.cn 学院教学办邮箱:SXYjxb@sicnu.edu.cn 学院学工办邮箱:SXYxgb@sicnu.edu.cn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