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科学学院概况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早在1946年就开始招收数学专业学生,1952年成立数学系,是学校最早成立的五个系之一。1982年获基础数学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基础数学博士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一级博士授予权,2016年入选省双一流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2007年获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大精神,遵循“万物皆数,大衍求真”的院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院在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分布均衡,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师1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51人,教授30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名。 其中“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四川省名辅导员1人。
学院历史积淀深厚,拓扑学专家刘旺金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其《同伦论基础》奠定国内同伦论基础。几何学专家马志圣教授,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对Willmore猜想做出贡献。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教授,196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对变分不等式研究做出了贡献,两次获SCI 收录数学论文数个人全国第一名。
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省部级项目28项;发表论文470篇。学院老师在ADV MATH、MATH ANN、中国科学等刊物发表研究成果, 部分成果得到郭柏灵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Kenig,ICM45分钟报告人Frankowska等知名专家引用和好评。在SIAM REV的论文还被评为SIGEST论文(全国第二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专著7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6项。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一流课程2门。建有省教学团队1个,省科技厅创新团队1个,教育厅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参与了3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软件实验室、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统计实验室、金融数学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设有数学研究所、应用统计与分析研究中心、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研究中心、Laurent 数学研究中心 、智能信息与量子信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学院图书资料藏书逾3.3万册、期刊杂志多达百余种,为各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办学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包括数学史专家、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章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教授毛蕴诗,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贵州省兴农中学创始人蒲邦顺,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在内一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基础教育、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工商行业、IT行业等领域的骨干和精英。
二、主要特色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方向一:偏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
该方向主要考虑Bose-Einstein凝聚、流体力学、多维图像等理论与实际中的偏微分方程。运用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随机分析、数值计算和模拟等分析工具,形成了“以静态描述动态,用噪声刻画确定”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将非线性系统的存在性与基态孤立子紧密结合,将随机扰动与不变性态有机联系的工作框架,围绕非线性系统的适定性和性质展开理论研究、数值建模、动态分析和可视化计算,探寻非线性系统的有限和长时间演化规律,获取非线性系统的核心元素与本质行为。
研究方向二:代数理论与应用
该方向主要考虑环、格、半环等代数系统的结构理论及其在编码和密码学理论以及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运用同调理论、乘法理想理论、分解理论和线性代数理论等工具,形成了“代数系统内部外部同时刻画”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将经典的环、模类和w-算子紧密结合,将格与元素的不可约连续并既约分解有机联系,将代数结构和数论应用于线性码、布尔函数的构造的工作框架,围绕环和格的内外部性质、半环上的线性代数进行理论研究,围绕线性码、布尔函数以及多变量函数的构造进行应用研究,描述环、格、半环等代数系统的内外部结构特性,获取利用代数结构理论和数论构造最优线性码和密码函数的方法。
研究方向三:动力系统及其应用
该方向主要从事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应用随机分析技术、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边界干扰理论、数值模拟计算等分析工具,对含随机时滞的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形成了“通过积分不等式估计复杂系统的解并发展Lyapunov第一方法来研究解的渐近行为”的研究思路,并探寻能嵌入到连续动力系统的离散动力系统的特征。
研究方向四:统计及其应用
该方向考虑以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高维复杂数据、大数据、缺失数据、异常数据等为背景,基于在线监控、非参数理论、随机分析、COPULA函数、分数阶随机微分方程等统计理论,展开对高维复杂数据的自适应统计过程控制、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建模、统计信息与决策支持和应用统计等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研究方向五:复分析与几何拓扑
该方向主要研究子流形几何、辛几何、几何分析、信息几何、有理函数的迭代、Beta-动力系统中的丢番图逼近问题、调和分析及其在PDE中的应用、图论、纽结理论、距离正则图、整数分拆、q-级数、组合构造等,并在有理函数的迭代和Beta-动力系统的丢番图逼近问题、可由频率的一致分解以及a-分解等办法获得的函数空间的理论及其在发展方程初值问题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
研究方向六:信息处理与计算
该方向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信息计算、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数值计算、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分析。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逻辑代数、数值代数、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医学图像与数据处理、遥感地学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分析应用、材料化学计算模拟等。
研究方向七:运筹学与控制论
该方向主要研究变分不等式理论及算法、时间最优控制与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变分不等式双投影算法及随机投影算法,削弱了传统投影算法中对映射的单调性要求;取消已有文献中的重要限制条件,获得了最小时间函数次微分的刻画;建立随机最优控制的最优性条件,改进了彭实戈院士关于最优控制一阶必要条件的结果,并在扩散项含控制的一般情形下建立了随机最优控制的二阶逐点型条件;对修排队系统创立了化高维过程为一维过程分析的分解法;对复杂排队系统创立了从任意初始状态出发分析系统队长瞬态分布的一种直接概率分析法。
研究方向八:数学教育
该方向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数学史、数学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竞赛数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三、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及代码 | 考试招生计划 | 考试科目 | 业务科1参考书目 | 业务科2参考书目 | |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27数学专业综合(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指定大纲 | ①《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070100数学 01基础数学 02计算数学 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4应用数学 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6数学教育 | 10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数学分析 ④828高等代数 | 《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注:详细信息参见《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https://yjsc.sicnu.edu.cn/p/0/?StId=st_app_news_i_x637989137778749269)
附件2-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xlsx
编辑: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3月前 162
数学科学学院 7月前 215
数学科学学院 7月前 537
数学科学学院 8月前 533
数学科学学院 9月前 457
数学科学学院 10月前 381
数学科学学院 10月前 267
数学科学学院 1年前 5832
数学科学学院 1年前 531
数学科学学院 1年前 576